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939号
联系方式(0951-8580433(兼传))
网站标识码:6400000017 备案号:宁ICP备2021000969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152号
丰姿独韵花飞舞 神采焕然色弥鲜
―――――读曾杏绯先生绘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江浙地区为中心,涌现出了许多女书画艺术家,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智慧和勤劳,创作出了大批令人瞩目的佳作,为中国现当代画坛锦上添花。
这一时期的女性艺术派别可分三类:一是“革命派”,有何香凝、夏朋等;二是“西画派”,有潘玉良、蔡威廉等;三是“闺阁派”,有周炼霞、吴青霞、曾杏绯等。而“闺阁派”在艺术上基本沿袭传统画风,只是师承不同,风格上各有差异。她们既承传了前辈的传统底蕴,又焕发了自身艺术才情。作品内容丰富,清新明丽,用笔柔隽韵致,敢于挥洒,其画之韵格在许多方面强于不少当时男性画家,艺术成就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地处西北宁夏,有位被美术界誉为“国宝级艺术家”、“杰出民族艺术家”、我国当代著名回族女画家曾杏绯先生,就是当时“闺阁派”画家中引为骄傲、至今健在的画界之女中俊彦。
一
曾杏绯先生早居常州,移寓南京,后迁重庆、平凉;20世纪40年代定居宁夏银川。初学常州人物画家徐凤林,后拜师问学于蜚声江南的南田派名家蒋志明。以花卉画负盛名,风格细腻,典雅秀丽,在常州名噪一时。因自幼聪慧,刻苦用功,三年学成,画艺突进,出笔秀逸,师之莫及,其基础随吴门画风,取法南田。在漫长的艺术生涯和曲折的艺术经历中,以自己独特风格演绎花卉题材而享誉国内画坛。蒋志明先生对这位才华出众的弟子寄予厚望:将来定能成为名气出众的大画家。
由于曾杏绯的绘画在当地小有名气,20岁时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画得一手出色没骨花卉。随着名声日隆,登门索画者多的难以应付。她的父亲曾多次把她的作品当做礼物送给朋友,这其中便有时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并得到了马福祥的高度赞赏。
曾杏绯以砚石为友,笔墨作伴,一遍又一遍的临摹名人画稿,迈着艰难的步履,过着清贫的生活,领悟古人佳作的严谨纵放之意。四五十年代画风清新、灵秀,用笔坚实而严谨,所作丹青颇得时人佳誉。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先生及当代国画大家黄胄先生都对其有较高的评价,两次赠画于她,称她为“天赋很高的女画家”,“欣赏她的画,颇能体验画中的灵动与才气。”并多次鼓励她举办个人画展,均因当时条件所限未成。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开始了流徙的生活。虽然连年战乱,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却以绘画谋生,以求衣食。曾杏绯一生爱花,她把对生活的热爱倾注于笔端,用激情四溢的画笔赞美着、憧憬着和平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曾杏绯绘画风格已经非常成熟,常常令画界同仁刮目相看。从其1953年创作并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的工笔花卉《紫薇凌霄》中可窥见其当时艺术风格。其画面重视事物自身的情态和生长规律,在平凡中赢得群众的喜爱,她成为宁夏参加全国美展的第一人。尤其是在担任《科普》杂志美术编辑时,更是潜心研习绘画艺术,不仅绘制出了许多花卉标本图,而且还绘出了不少的内容插图。一些工笔画精品被当做重要节日的礼品送给友人、同事。
2010年10月在宁夏博物馆举办的《曾杏绯百岁画展》中所欣赏到的绘画精品,使人们充分感到她是在创作中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在她的家乡——江苏《常州日报》用大篇幅,显要位置刊登了题为“百年杏绯分外娆”的文章,称其为“享誉海内外的国画艺术大家”。她与常州籍的书画大家刘海粟、吴青霞、谢稚柳等一同成为常州人民的骄傲。在百岁画展当天,中国美协特地发来贺信,评价说:“在花卉创作和研究方面探索八十余年,笔耕不辍,成绩斐然。她注重继承传统,领会自然,浓淡相宜,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面貌,德艺双馨,为中国美术事业及宁夏美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在我们品读曾老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作品,仍觉的她的绘画功力和表现力的深厚,画中的花儿好似脱纸而出,古香满幅,有一股春的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一种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感觉。当时的代表作有《牡丹》、《芍药花》、《紫藤月季》等。
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期,这是她花鸟画创作的盛期,这一阶段用笔圆润柔和,线条较早期亮丽饱满,意境宁静,其绚丽夺目的色彩以及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格调,令人耳目一新。曾老的绝大多数绘画精品也都完成于这一时期。1960年,曾老作为宁夏美术界唯一一名女代表,在第三届全国文代会上,当选为中国美协理事,同年,《星火》、《文艺》等杂志书刊连续刊发了她的《月季石榴》、《迎春》、《菊花》等6幅花卉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1961年创作的《明花映日》,以工笔没骨法画成,笔法处理细致,设色鲜丽,笔情墨意间,花草的内在活力淋漓尽致的展现于画中,古雅中出新意,这幅以石榴花为题材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是一幅运用传统陈述的方式和艺术风格,来表现时代精神和抒发作者由衷喜悦心情的佳作。1963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她的单幅工笔《牡丹》画,作为年画在宁夏各新华书店发行,全区居民家庭争相悬挂。1964年国庆15周年,全国美展,入选了她的《菊花》和《梅花》2幅作品。后来,又有写意《山茶》和工笔《牡丹》2幅作品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女画家作品选》收录,这是当时作品中少见的力作,其中《山茶》因线条简洁,笔墨流畅爽朗,还做了该画册的封面,是当时全国10位著名女画家中唯一的一位中国美协理事。六十年代末期,作品《一品红》、《紫玉兰》、《芙蓉蝴蝶》等作品选送到日、德、法、新加坡、香港等地展出获得极大成功。
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她在住房环境相当艰苦的条件下,在创作了许多精彩小品的同时,又有大幅佳作问世,先后创作出由各类花卉组成且构图独特新颖的大幅作品,多次在宁夏文艺评奖中荣获一等奖。1984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曾杏绯花卉作品选》,胡公石为她题写书名,家麟、宗锡为她作序,共收入工笔、写意花卉作品56幅。这是宁夏成立以来第一本个人画集。1985年,宁夏文联又在银川为她举办了《曾杏绯作品展》,共展出各个时期精品100余幅,自治区主席,文联主席都为她的个人画集、画展撰写展览文章。遂后,她又与著名书法家胡公石先生在上海、浙江等地举办书画联展和讲学活动,上海市主要领导汪道涵等人亲自为此次展览剪彩,《文汇报》、《浙江日报》、《新民晚报》等均作了详细报道并刊发了对曾杏绯的专访,美术界颇为轰动。在这次讲学雅集笔会上,曾杏绯还与海派名家吴青霞、书法名家胡公石等人进行了书画合作。
虽说那时年近古稀,但她怀着对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创作的画作不仅多而且颇精,显现出少有的创作热情,她创作出了大量的书画精品,如《松高洁》、《新春颂》、《青春常驻灿若绯云》等大幅佳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同时,还与吴青霞、胡公石、刘正谦、赵宁安、胡介文、胡正伟等艺术家切磋探讨画艺合作了许多珍贵佳作。1988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时,77岁高龄的曾老打破以往构图模式,用兰花、灵芝、牡丹、芙蓉、葵花、玉兰等花卉巧妙的组成了一个“如意”图案,足见她对画面处理的高超匠心,这幅作品也成为曾老八十年代末期的代表作。
曾杏绯先生笔下的花鸟不仅栩栩如生,而且水墨小写意更是生机勃露,秀润动人。她没有进过正规的美术院校,却在借花喻人,发现自然界的生活情趣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均有明显突破,既有丰厚的传统笔墨内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可谓是当代西部花鸟画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重要画家之一,代表作有《明花映日》、《万事如意》、《欣欣向荣》等等。
90岁以后,曾老因眼疾,故其所作花卉设色较浓,叶筋勾勒较深,即用重而实的笔墨绘制,色调变得浓重,早中期那种隽秀清丽亦不常见,这种强化色彩的效果,较好地发挥了色彩表现力及清澄心灵的情感特征。从那时起,作品的题材也只集中于牡丹一类,画作尺幅也不太大,常常画来随意,看着轻松,既悦人又悦己,不慌不忙,一切顺其自然,宽然处之。
一般来说,画家到了古稀之年笔墨渐至老境的同时,老秃干枯的现象也随之而来。曾杏绯现已百岁高龄,笔下除了妍丽清润外,不见丝毫衰气,以其与常人不同的智慧与胸襟滋养了其生命的底气和活力,使其成为我国当代美术史上罕见的长寿画家,实现了艺术与生命的和谐统一。200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国画集》中,我国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刘曦林先生在该画集“导论”中撰文评价说:北方画家相对较为少,宁夏的回族女画家曾杏绯成为北方画家群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二
曾杏绯的绘画善于运用传统笔墨,常从清初恽寿平“没骨”花卉入手,强调自然界生物的鲜活生动,同时又从赵之谦、虚谷、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身上学到了很多内容,博采众长,加以融会贯通,这样既继承了“没骨”写意花卉的画法,又有自己全新独特的面貌。在她的作品中,找不到浮躁之气,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作品,都是在平和和宁静中发挥出一种美好、向上的精神内涵,笔墨始终保持着一种喜庆、舒和之美。她参照自己的绘画人生,借花写人,写照她的理想,写她对自然、对生命力的一片热情,这都是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的结果,她将工笔和写意结合起来,其画面构成朴素、自然,保留着生活的真实影子,很容易让观者进入画面中的境界,尤其是色彩搭配恰当,主题突出的位置,一下子可以映入欣赏者的眼帘,使人的精神得到净化升华,以高质量、高品味的艺术作品,满足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用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来献身艺术,为宁夏书画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国内知名电子图书——中华魂网,在现代艺术家栏目中,这样评价她:“女画家曾杏绯的没骨花卉在全国女画家中名列榜首”。
髦耋之年以后的曾杏绯心情非常舒畅,艺术与社会活动也非常频繁。她平日语言不多,生活恬静,对待朋友、同事和书画爱好者都是和颜悦色,凡亲友邻居持纸张、册页索画者,她都欣然应允。对前来求学者,她总是诲人不倦,悉心指导,有时还提笔讲解创作要领。对真正喜爱她作品的人,她可以不计任何报酬予以赠送,赠送及捐赠的作品不计其数。
做为一名女画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没有放弃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她常说:“画家的责任就是美化人民的生活,艺术创作应该服务于人民群众。”她的花卉画,几乎全是以身边常见的花草为题材,以写生的态度来作画,借牡丹喻春光明媚,葵花喻一心向党,果蔬喻欢乐丰收……,处处以鲜亮、唯美的景致流露真情。她对写生创作极为投入,在她家的“可读轩”前后左右种植了30余株牡丹,日夕相对,耳濡目染,常常在春暖花开时季乘兴对花挥毫写生,也常常在家人的陪伴下外出观察各类花卉的自然生长习性,攫取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各种现象,来为“繁花”写照。有时为了捕捉花卉的形态规律,她竟忘了自己的年龄,犹如孩童般地长久围着花盒或花池来回打转,远观近察,仰望俯视,对花写照,即物取形。她的花卉画,都是在重视观察和研究自然的基础上,以大量的写生素材为依据,以画笔描绘大自然的生灵,抒发着对大自然的挚爱深情。
从她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她除了师法古人外,早期还经常担任家庭教员及专业美术教师,通过教学的实践,借以习画,反复研究,掌握了较多的施色诀窍,在用笔和施色上熟知其尺度,使线条尽量表现出质感和体积感,空间感的丰富变化。她以女画家特有的情怀和视角创作出了一幅幅活色生香、栩栩欲化的作品。曾杏绯虽以牡丹名世,但并非只画此花,常作他物亦能尽致,比如,葡萄、寿桃、芙蓉、荷花、牵牛、石榴、紫藤等等,都是莹润俊爽,形神兼妙,显示出了她的智慧、才华和辛勤的艺术劳动,同时标志着她的思想、个性与所处的时代精神。中国书协副主席吴善璋说,她的成功源于热爱生活,受到了艺术界及整个社会的尊敬,作品有一种“中庸平和”之美。
《醉秋》这幅作品,是曾杏绯于国庆40周年前夕,宁夏书画院为进京展览而特地创作的一幅精品,当时曾老已79岁高龄,其笔墨炉火纯青,清健老到。此图为横式构图,布局疏密有致,笔墨朴质,浓淡相宜,细观画中葡萄,形象充实,结构完美,主题深刻。画面兼工带写,工而不滞。枝叶虽数笔寥寥,却新叶老枝的交错和灵动飞舞的藤枝,仿佛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图中果实有成熟丰硕之感,透着闲和雅静,意韵幽深,一股深秋的意境油然而生。整幅画面上收到了繁而不乱,疏而不散的效果。这是她师法古人,博采众长,发挥即景写景、即景写情的创作精神,再加以选择的吸收,然后融会一体的展现。由此可见她的见闻之广博,学习之认真。真可谓:用笔洗练,风韵独出。这幅作品发表于1990年第2期《美术》杂志,并被选送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参展,得到了首都同行的一致好评。
曾杏绯堪称宁夏画界“泰斗”。她是德高望重的国宝级回族艺术家。她的画风对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的作品能够与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等大师一起入选《百年中国画展》和《百年中国画集》实为不易,这是全国美术界对她的肯定。
三
曾杏绯始终爱花,尤以对牡丹的描绘最为人们称道,花卉成为她艺术创作的一大主题。她的绘画题材均以花鸟为主,说是花鸟,其实多为通俗易懂、平日常见的花卉,禽鸟较少,她笔下的花卉门类品种很丰富,她将花卉画的题材范围做了较大的开拓,有时最简单的花草,却以高境界的营造,融入先生的思想和情怀,许多入画的题材都是她生活中亲眼目睹的自然之物,她将大自然一花一草在盛季中的美好景致,挪移到有限的画纸上,显示出花草世界的千变万化。她用真情画画,用生命创作艺术。在她的艺术创作中,牡丹更是她甚为钟情并画得较多的一个表现题材,成为代表她绘画艺术的符号和代名词。著名回族学者海正忠先生在《古今回族名人》一书中用“花坛才女,牡丹传神”来评价曾老。中央美院教授、我国当代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在荣宝斋出版的《曾杏绯画谱》中评价说:“在为数众多的当代国画大家中,她以对牡丹特有的痴迷和感悟,成为画坛牡丹题材的杰出代表画家之一。”“牡丹的灵魂,牡丹的情意,牡丹的雍容华贵、牡丹的风华绝代,被她拿捏得入木三分……”。《画谱》中作品华润艳目,雅俗共赏,小中见大,意境幽深。
曾杏绯先生各个时期创作的牡丹,有的色彩淡雅,而不失鲜艳,给人一种和谐自然的美感;有的娇艳浓丽而纯净明亮,体现了色彩运用的娴熟和独到之处;有的则利用墨色的变化,将牡丹画得清逸超尘,使牡丹这一常见的题材,生发出不常见的神采来。她的牡丹作品花朵盛放,或正、或侧,枝叶翩跹、俯仰掩映,曲尽其态,她利用赋色的浓淡明暗,来表现花瓣丰富的层次变化,在色彩运用上,有独到之处,图中斑斓的花朵,加上穿插浓淡相宜的干与叶,对比十分明显,出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较好地强调了“南田没骨”的鲜活生动。细品香茗,挺秀腴丽,妩媚动人,却无娇俗之气,笔底透出一股清气,令观者仿佛从画面上闻出花香来,将鲜花盛开时那种生机盎然、鲜活诱人的神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曾杏绯对恽南田的笔墨和花卉排布了然于胸,运用自如的能力,透着闲适的诗境,尤显亮丽饱满之韵味,“凝聚了善良、质朴的光辉,充满着鼓舞人心的力量之美”。(邵大箴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的书画大家,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各自的人生经历不同,但却有一个相同点——他们的勤奋都超乎常人。可以想象,任何一个未经长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人,是不会体味到画中的妙理的。她将一个世纪的人生风雨、苦难辛酸都化减消解,将情感熔铸于其作品的表现中。我们仿佛看到,在那条件艰苦的年代里,曾杏绯边工作边创作,日夜求索,夜阑人静,起身伏案,徘徊于工写之间,常常不觉东方既白……长期以来,曾杏绯先生的绘画作品多被国内一些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收藏,说明她的作品经得起人们的品读,经得起时代的检验,读她的作品可以给我们精神慰藉,“揭示美的生活,美的情操,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黑伯理语)。
近年来,曾杏绯的花卉作品不断受到人们的追捧, 因其绘画存世颇稀,90岁之前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越来越受到画界、学术界、出版界、收藏界的普遍关注。《中国艺术市场》杂志,把她列为“我国现当代最值得投资的女画家之一”。综观曾杏绯的绘画艺术,其最大的艺术价值在于艺术与人生的两位一体,这种以人生成就艺术,以艺术提升人生的模式,原本归源于中国艺术所强调的道与器的关系,其中潜藏的艺术升华机制也是传统中国艺术所具备恒久魅力的根本途径。
悠悠岁月,只想痴醉于笔墨,寄情于作品。曾杏绯先生在生活与自然中得到了艺术上的欢乐和快慰,先后入选了第四、五、六、八届全国美展,并多次获优秀作品奖,成为第一个在全国美展中获奖的宁夏国画家。在各种荣誉面前,她处之泰然,一直为着中国传统国画的传承和发展做着自己的努力。她不愧为是宁夏美术事业的奠基人。
由于她在民族地区美术界的突出表现,1994年10月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授予她“美术金奖”;1995年在世界妇女大会上,她被授予“国宝级艺术家”。2001年中国美协及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授予她“民族百花奖”和“民族杰出美术家”称号。中国美协理事宋鸣说,她将优秀的作品和健康的心态传递给社会,宁夏有她,是一种福气!当代著名画家张少山说,曾老是美术家敬业的典范,是我国花鸟画的大家。当代著名作家张贤亮用西汉《易林》中“万悦千欢,贵寿无极;五福四利,喜庆大来”为曾老贺百岁寿辰。2010年10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又在其百岁寿辰授予她“杰出回族女画家”称号。
一个世纪来,从江南水乡走来的曾杏绯老人,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宁夏这片土地上,用强烈的意识去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美,她影响了几代青年画家,她用自己的艺术实践,为西部宁夏的美术事业的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其艺术创作成就成为滋养后继者的宝贵精神食粮,为我国当代花鸟画艺术提供了研究和借鉴的典型范例。